科研动态

“课堂测”培“课堂测”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 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节选)

发布时间:2023-09-04

 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靳娟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数学思维可以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和运用主要是在已经知道如何做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数学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主要是在不知道如何做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数学高阶思维。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乃至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高阶数学思维。与时俱进,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这些都说明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必备能力,是学习活动的执行和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维持系统。有人研究众多诺贝尔金奖得者少年时代的智商发现,其中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却十分惊人的。专家认为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抓的几个方面,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是其中之一。

郑州市目前小升初的政策原则上是就近入学。由于小学阶段没有选拔性考试,没有升学压力,而我校的位置又属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分配来的学生大多数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都一般,学习不自觉,内动力不强是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而这届七年级学生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在家线上学习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小学六年级下期的数学知识极其不牢固,学习思想涣散,极其不专注。进入初中后,主科课程从3门增加到7门,上课时间从一节课40分种变成45分钟,一天从6节课增加到8节课。课程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1.上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学生只能保证半节课的听课质量;2.上课学习行为不规范,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按照老师要求的开展学习活动、合作探究;3.作业拖拉滞后,不能按时完成当天作业,要求补交作业时能拖就拖,得过且过;4.错题改错不及时,过程改错不完整……学生的种种学习方面的不配合和不给力,导致课堂学习内容推进缓慢,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学会的达成率低,因而导致考试的优秀率20%、良好率40%、合格率60%的三率目标无法顺利完成。

面对我校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我们经常会陷入付出多而收获少的困境。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厚积薄发的一个积累过程。学生的数学要想学好,要有持之以恒的每天学习的坚持力,要有勤思考好动脑的钻研力,要有多反思多总结的反省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可是如何树立学习规则,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课堂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想通过“课堂测”这一抓手,以点带面,加快课堂学习内容的推进速度,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数学学习成为他们每天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期望和自信。作为研究者,我们也想通过这次研究,获得对教学有帮助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方法,真正地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成长。

(二)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养成每天学习数学的认知习惯,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课,提高学生上课的学习专注力;辅助学生合作讲题纠错,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时间掌控调配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内动力,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高班级成绩。

……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课堂测”走进课堂的日子里,我们把好课堂教学关,把好学生纠错关,把好学生“人情”关,让“课堂测”成为学生每天的亲密接触者,努力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在过“三关”中,我们对教学,对学生有了许多新的认知和感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我们的作用是那么地大!

(一)为写“课堂测”找时间——简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依托“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导学案”的一般过程有:知识链接,课堂探究,典型例题,课堂感悟,当堂检测,拓展提升等环节。导学案要想用的好,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这届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在六年级遭遇新冠疫情开始上网课,缺乏在校期间学习习惯的培养期,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欠缺。导学案对于他们而言,使用效果时好时坏。学习内容简单,他们还能基本完成,学习内容多的,推进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设计动手探索的,基本上就是老师讲、老师操作、学生看的尴尬局面。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当中,为了给“课堂测”找到10分钟的时间,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以下改进:

1.简化导学案过程,优化教学内容;

将导学案的过程简化为五个部分:自主学习(5分钟时间左右),包括课堂引入,自己预习内容反馈评讲两个环节,内容设计比较基础,绝大多数同学通过提前预习课本就能得到答案;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包括新知探索,练习反馈,典型例题三个环节。新知探索设计时引导语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设计的步骤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学生有代入感;练习反馈可以设计一些跟“课堂测”类似的题型,让“课堂测”有目的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例题一方面选择课本上的,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稍有难度的,让至少一半的学生都能解决的题目;课堂感悟(3分钟左右)让学生们通过谈感受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④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课堂测放在这个环节,检测大家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⑤拓展提升(5分钟左右),选择贴近中招或者是考察数学素养的题目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写导学案时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口语化的引导词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多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生活体验,降低探索难度。如果当堂学习内容不允许,可借助小视频来辅助理解;

2.利用好“两张纸”,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张是导学案,呈现给学生的主要有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感悟,拓展提升这些内容。我们在实际授课时,将这些部分进行网格化管理,控制好时间,做好有效及时的引导和推进。让学生明白,在课堂的45分钟内,应该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任务,避免拖拉,避免无目的学习。另一张纸是“课堂测”,从第一张开始,就要求学生把班级姓名组号写在指定位置,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课堂测”内容。时间选择一般是我们先做的时间的2倍作为学生做的时间,这样要求相对比较科学,在每天的“课堂测”中能训练学生对时间的掌控力。

(二)为改正“课堂测”找时间——小组合作+榜样引领

初中数学是每天一节课,节节有新课,稍微一停顿,进度就要慢。这种情况下,当天“课堂测”,第二天课堂上讲是不行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教学进度不允许。学生的时间也是同样紧凑,早读、正课、午读、正课、延时课,课课拴学生。如何在这紧凑的学习时间里开辟出属于数学“课堂测”的改正之路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1.及时批改“课堂测”,及时反馈给学生

数学课都在每天上午的前两节,940下完课后,我们会在办公室集中批改,人多力量大,基本在10点半之前都能够批改完,成绩也能登记汇总完。在上午第3节课下课期间由课代表发回班级。

2.发下去的课堂测分时间分批更正

学生有三个时间段可以更正:第一个时间段是中午放学期间,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吃饭,可以利用午自习时间找我们更正检查,另外回家的同学在家更正下午上学的时候找我们检查过关。在这个时间点能够更正完的同学基本上就是班级里比较自觉的一批,人数接近班级人数三分之一。第二个时间是下午来校到晚上放学之间的课间时间,这个时间点更正的都是班级组长督促后听话更正的同学。还有第三个时间点就是第二天上午放学前的课间时间,对于经过一天还没有更正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督促更正。

3.利用小组合作和榜样引领加速更正进度

老师方面准备的就绪后,下面就需要学生们的配合。经过调查,参与“课堂测”两班的学生男生占51.7%,女生占48.3%,独生子女占27%,非独生子女占73%。男生稍多,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好动好说没耐心,感觉课堂学习挺热闹,但是沉淀下来的思考却很少。非独生子女占多数,大多都是家里的老大,执行力比较强,就是讲道理不在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逻辑感不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课堂测”开展的前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的同学为改而改,可是经不起细问,只知结果却不知原因;有的同学画图只有形,不规范作图;有的同学写的过程多次不完整,屡改屡错;还有的同学默然不动,不写不改。

为了改变学生这种应付式学习,我们想了一个对策:按照数学能力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按照数学能力高低分为ABCDE五个学号。A同学数学能力最强,B同学能力次之,C同学中等偏下,D同学和E同学就比较薄弱了。A同学为本组组长,他既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秀目标人选,又是本组数学学习的领导者。他的职责主要是协调督促本组同学尽可能地在当天完成“课堂测”的更正。B同学为本组的副组长,他既是老师心目中良好目标人选,又是A组长的辅助管理者。C同学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既是合格目标人选,又是需要重点关注督促的对象。D组和E组的同学是关怀的对象,对他们要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圈个别题目更正,或者以背诵换做题,能够坚持每天学习数学,就是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组内要求A帮助BC,B帮助DC帮助E,这样分配可以让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在被需要。

安排好组内每个人的角色后,怎么合作才能出效果呢?A同学和B同学找我们更正,我们主要盯改正的格式,盯表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根据是否合理准确。他们的能力比较强,“课堂测”内容不多,基本都能够在下午第一节课前更正完毕,我们也能每天把控班级三分之一的完成率。C同学找A同学讲解错题,D同学找B同学讲解错题,E同学找C同学讲解错题,A同学兼顾组内情况,尤其是DE同学,要让他们学起来。最后由课代表把全班同学的“课堂测”更正收集上交,老师再进行检查,查书写是否规范,改正是否正确,作图是否按要求。如有的同学改正的不对,还要让他及时更正;有的同学拖拉没有完成或者不做,就需要我们单独找他们更正。

刚开始推行这种改正制度时,班级的10A同学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组内的同学听他们的安排。所以,A同学要有足够的能力让组内同学信服,还要有耐心地督促组内成员完成更正任务。所以,作为老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多给A同学展示机会,让同学们认可他们的能力,在“课堂测”的总结点评中肯定A同学的成绩和某些利于组内组员进步的做法,在班级树立优秀的榜样。在课下,根据各组组员特点,多找A同学谈个心,支个招,调动他们的工作动力。比如,有一个组A同学脾气特好,说话慢声细语,B同学比较强势但是又比较马虎。所以我就让A同学紧盯B同学更正,让A同学拜托B同学去督促DE同学,逢课间就督促。在B的大声关怀下,DE同学更正速度明显比其他组快。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同学的改正基本都能在当天完成。另外,我们对于班级数学能力薄弱的同学出现一丁点好的学习现象,就要抓住这个点大力表扬,认可他们的表现,让他们不放弃,能够在老师的关注中和同学们的认可中坚持学习。在细化操作中,AB同学做好数学学习的领头羊,C同学紧跟前进步伐,DE同学坚持不掉队,这样的“课堂测”改正进度大大加快了,每个学生每天的“课堂测”改正在学习的碎片时间里悄悄地完成了。

4.表扬具有“仪式感”

进行“课堂测”的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表扬环节,以每周为一期,分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是本周全满分的同学,团体奖是本周全部按要求更正过关的组。获奖的个人和团体在课堂上接受表彰,并获得10分积分卡,期末累计200分以上的同学可以换取假期免写一份作业的奖励。另外,在班级群发表彰说明,让孩子的家长也能看到孩子们的优秀表现。

(三)“课堂测”的人情味——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的赏识性操作

世间百态,世人千态。新时代的七年级学生,个性张扬,有独立的见解,心理抗压能力弱,情绪化严重。在“课堂测”推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们的“课堂测”书写、更正特点,我们把学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天赋型”选手

这类学生自律性比较强,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走进课堂,一眼就能看到这类学生,他们坐得端正,存在感极强;专心听讲,时刻能与老师的目光对视;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展示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测”的书写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更正快速,基本能保证中午放学前完成。对于这类学生,完成“课堂测”是小菜一碟,从小到大所受到的表扬数不胜数。如何表扬不落俗套?如何表扬能深入她心呢?我们对这类学生从细节入手,比如她新学的知识应用的很好,就夸她“太给老师惊喜啦”;比如上课讲题讲的特别好,就夸她“太给力了,给同学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再给出具体建议,希望下次会更好。让这类同学感受到老师时时都在关注她,让他们更热爱学习数学,在班级成为学习数学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为同学们树立“学习数学就是应该这样学”的榜样。

第二类:“努力型”选手

这类同学数学能力比较弱,呈现出来的“课堂测”成绩都不太高。但是,这类同学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坚持。课堂上领悟得少,“课堂测”错的多,怎么办?一遍一遍地更正!错题不会的找组长讲,更正完找老师,有时候更正的还是错误的,那就再换一种颜色的笔更正,不够写就贴便利贴。对于这类同学,对他们的努力做到见到亮点就表扬,放大他们的努力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肯定中成长。同时,对那些“躺平”的同学发出一个信号,只要努力,老师就能看的见,赶紧加入努力的队伍里吧!

第三类:“5分现象型”选手

这类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数学能力太薄弱,基本就属于“躺平”的状态。表现积极点的,上课还能挑自己能学会的听一听,时不时回答个问题,当然,简单的问题我们都是留给他的。“课堂测”刚测完,下课就想知道自己多少分,分低了还不愿意,找各种理由加分。表现消极的,对待一切都很淡然,无所谓,除了坐在那里,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背书不要找他,写作业不要找他,回答问题不要找他。对待积极的这类学生,我们会私下里单独找他,给他圈个别题目更正,给他讲,只要更正正确就给5分。对待消极的,让他把“课堂测”的答案抄到自己的“课堂测”上,把当天的数学概念背会就给5分。第二天,专门抽他背概念,背对了大力表扬,增加他在数学课上的存在感。

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有不同的赏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学习能力基础上,能学一点就学一点。通过“课堂测”这张小纸条,真的能够做到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微博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地址:郑州市航海东路118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03815号  邮编:450009  办公室:66810696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