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心理

全国爱国卫生月 重视心理卫生

发布时间:2020-04-17

温馨提醒:每年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该制度设立于1989年,旨在强化大卫生观念,促进经济性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的意识。2020年4月是第32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本栏目特发专稿,提醒您注意个人卫生、心理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厕所卫生等,养成良好习惯,革除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问题。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则相对忽视。事实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人的心理从健康到疾病有4种状态: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心理障碍、心身疾病。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生物学因素主要有遗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年龄因素等。心理社会学因素包括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人格特征、认知特点等心理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

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情绪得到解决,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凡事想开点”。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寻求情感交流得到解决,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凡事不要闷在心里”,要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心理问题还可以通过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得到解决,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去看心理咨询师”“去看心理医生”。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41条指出:“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当遇到不能自我疏解的心理问题时,要寻求亲友或心理工作者帮助疏解,亲友也可以主动上门帮助疏解。心理问题如果长期不解决,将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生理疾病。

如果怀疑自己有明显的心理问题,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询、检查和诊治。被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积极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主动执行治疗方案。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预防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要做到:具有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奋斗的目标,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值也要符合实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原载于2019年10月人民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读本》)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杜继超)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微博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地址:郑州市航海东路118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03815号  邮编:450009  办公室:66810696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