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之家

隐形的巨人——读《菊与刀》及相关书籍有感(王韩洁)

发布时间:2018-05-24
 
 
隐形的巨人
——读《菊与刀》及相关书籍有感
王韩洁
 
一、想象的真实
这本书本来是美国的一个课题项目,旨在为二战后美国处理日本问题提供参考。二战后期,同盟国战胜轴心国仅仅只是个时间问题,那么战胜之后如何管理战败国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西方社会对纳粹德国、意大利比较熟悉,对于日本的研究很少,很难为国家利益做出最好的对策,这本书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完成的。同时它对日本社会的推断和美国政府对待日本的政策出奇的一致,导致了这本书风靡一时。所以我称这本书的结论是真实的。
《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她从未踏上过日本本土,但是这本书对日本社会的精准把握令日本人都叹为观止。虽然作者未踏上日本本土,但是作者以在美国的日本人以及战俘中的日本人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数据和结果是一种客观的“想象”,所以我称之为“想象的真实”。
为了更好的分享,我还阅读了《静说日本》、《日本人的活法》,以期带给大家更为丰富的感受。同时我本人也为到过日本,对日本的一些了解也是通过书籍、好友见闻、网络讯息等,我想,自己的感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想象的真实”。
二、菊与刀的象征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代表,而是日本武士的代表。菊与刀就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同《菊与刀》中所提到的:“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日本人是一个处处彰显矛盾张力的合体。
樱花是日本旅行的一个名片,同时樱花文化是日本审美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同时也具有矛盾性。樱花在盛开的刹那是最美的,而一旦达到美的极致就走向了衰亡,一瞬间的美成为了永恒的美,就必然走向死亡。既短暂又永恒,生命的极致绽放和生命的终结在一起。这就是日本人的美感文化。
三、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人讲究秩序感,讲究在各自的阶级中安守自己的位置。所以在日本,家庭中要由长子继承家业。如果子女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中国父母肯定不会让子女回家种地或者经营小旅店等。而日本人却会让子女回到家乡,坚守家业。继承家族的产业就是“各安其分”最好的代表。
日本人讲究秩序感,在社会构成上也是如此。不同的阶层要安守在自己的位置,即使上层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能逾越。例如,日本历史上也有类似中国农民起义的事件,但是起义的正常需求被将军、大名采用后,这场起义的首领会被押赴刑场,承受僭越等级的后果。在押赴刑场的过程中,人们不会去劫法场。因为违反了秩序感,但是人们会为就义的领袖建立庙宇纪念他。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死之后都会成为。正是基于这个文化传统,日本人认为建立靖国神社并进行纪念活动并没有什么。因为“神”是不必为“人”承担责任和过错的。虽然是二战的战犯,但是死后他们也是神,他们作为人的功过一笔勾销了。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可能就能够理解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了。
但是理解不代表可以原谅。
 
 
四、可敬又可怕的日本人
日本人是值得尊敬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是对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最多的国家。例如我们现在吃的大米,大多是北海道的品种,是由日本人藤原长作无偿提供的,连种植水稻的技术也一并无偿送给中国,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也是藤原模式。
日本人是值得尊敬的。在日本没有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为了防止军国主义的萌生。但是日本人都很爱国,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是通过爱乡教育来完成的,在《日本人的活法》中作者称这种强烈的爱国感“不是在课本里,不是从课堂上可以浇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传统的节庆和文化,“连结、熏陶并潜移默化形成的”。
日本人是可怕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全场10万多日本人结束时离场,偌大的场地看台上没有一丝垃圾、纸屑,令全世界震惊。
日本人是可怕的。日本社会中诚信度非常高。一位公职人员如果有利用职务便利“方便自己”,那么他的处境会很困难,他的政治生命会因此而画上句号。而他因为有这样的记录,大公司也不敢雇佣他。他成立公司的话,大的公司不会跟他有业务往来,而且此后他向银行贷款买房子也会受到影响。在日本“违法”的成分太高。
五、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静观日本》中,作者竟然提到,日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奥运选手在大会结束后,便回到各自的公司,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中”。日本女足获得世界冠军的那只球队里,大多数队员非专职运动员。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徐静波是《静观日本》的作者,他说每当中国召开“两会”等重要会议后,日本会有很多企业邀请他解读政策走向,而国内则很少。
因为历史上,日本向我们中国学习过,我们往往不屑于学习日本,或者是无意中忽视这个“隐形的巨人”,其实日本人身上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文章原创:王韩洁)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微博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地址:郑州市航海东路118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03815号  邮编:450009  办公室:66810696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