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之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分享(侯金玉)

发布时间:2018-05-23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分享
侯金玉
 
我为什么读陶行知?
1.喜欢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2.《陶行知教育名篇》很多年前粗略读过,文章比较口语化,平实易懂。学校元旦迎新诵读会选文章时再次翻阅,又被陶先生的思想和教育情怀所感动,决定重读。
3.我读书喜欢先读《序》,在读《序二》时特别有分享的想法。同时,近段时间觉得读书没有太大效果,想换一种方法,就想到用一种直观且能使自己反复读的方法分享,就用了喜马拉雅录音,再分享,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吧。
 
阅读效果如何?
1.用喜马拉雅录音的方式促使我要反复阅读才能录通顺,同时,因为每篇文章要分享一点感想,就要对文章的主题或文中不太熟悉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读、或查阅相关资料、或对照前后内容阅读,所以收获比通常的读书更多一些。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一些经典论述对我们的教育影响很大,如“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等等。但也有一些内容已与现在教育实际不适应,且篇幅较长,所以并没有对《陶行知教育名篇》进行完整的阅读分享,仅录音分享了部分内容,其他部分自己读读进行了解、总结
3.通过录音的方式促使自己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文字发音,偶尔还需要查阅字典。以前阅读时碰到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都会猜,或者隔过去,惭愧!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阅读,一方面是对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他文字中所蕴含的精神。
第一: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持先生的教育思想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生活无时无处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即“要想让学生接受什么的的教育,须引导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
2.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功能,社会对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学校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校也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3.教学做合一:事情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样教;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即我们也在仍在提倡的“做中学”
4.师范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师范教育思想与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都是对我国教育影响很大的教育思想。
(1)他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2)他提出“重师”的观念,特别强调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可谓操纵全民族命运;
(3)他还提出了“广泛师范教育”的概念,即不但老师,校长、职员等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员都应该接受相应教育;
(4)他提出了教师培养的四个标准:忠诚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为教师标准提供了依据。
第二,陶行知的精神
1.“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执著精神。读陶先生的每篇文章你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对民族、对教育、对孩子的爱,这种执著正是他成为教育家的关键。阅读他的文章让人觉得是在听他谈话,语言朴实、内容真实。他在教育中实践、探索,只为寻找“真理”。真,是他的实践和他个人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常说“从前慢,一生只够做一件事”,是时间变短了吗?是我们太浮躁了!我们正是缺乏陶先生身上的“真”劲和执著精神。自己有时候就是这样:坐不下来,静不下心,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自己毫无进步,生活没有意义。
2.不畏权威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是杜威的学生,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正是来自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杜威的教育观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学校即社会”,强调“做中学”。陶行知没有局限于老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场所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另外,我们都知道陶行知原名陶知行,因为他深受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倡导知行合一;但他经过实践,否认了王阳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为“小孩子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所以改名为陶行知。
正像《序二》中所说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
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读陶先生的文章,一定会有所收获。
  
2018年4月
 
 
(文章原创:侯金玉,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微博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地址:郑州市航海东路118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03815号  邮编:450009  办公室:66810696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45号